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介绍 > 正文

(花岗岩石栏杆设计制作)

  清晨的袅袅炊烟、民房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、房前屋后的树木青葱、在这里生活,想想便觉得闲适。

——小爱

  山前碧水环绕、绿野铺陈,坡头屋后、白云浮蓝天、峰峦迭障、草林葱茏、风光旖旎、景色诱人。携一路疲倦来到这个村落,感受晴空万里的城子古村的娟秀之美,山影清晰,山水、树木、建筑使得这里古朴的气质更加浓厚。

  这里是溪口村,隶属于福建省柘荣县乍洋乡,海拔460米,距县城26公里、乡政府驻地16公里,户籍人口110多户近500人。溪口原名金口,因为村北的凤里溪、村西的玉山溪如两条玉带环绕交汇,后人又为它改名溪口。

  依山而建,临水而居。清晨的袅袅炊烟、民房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、房前屋后的树木青葱、在这里生活,想想便觉得闲适。

  “一径竹荫云满地,半帘花影月笼纱。鱼翔浅底明如镜,鸟鸣苍穹绿如兰。”这阙七绝用来诠释溪口的古桥古风古文化再合适不过了。

  乍洋是生态柘荣的“竹海之乡”,溪口作为乍洋的锦绣一觉,用它独有的方式书写着它的人文之美。寻一户人家,促膝长谈溪口,“三条路、四枯井”,“武秀才、文举人”……陈年旧事娓娓道来。

  从唐代之时,袁氏先祖从河南迁徙而来,在袁氏宗祠里感受那岁月的无情,斑驳的牌匾“世泽绵长”四个字赫然醒目。古村里的牌匾,似乎很威严,似乎又寂寥,在静默中带着历史沉淀的沧桑。

  相传“世泽绵长”是民国时期政要李宗仁所题,现原匾已由文物部门收藏。触摸两侧的墙壁,凹凸有致,这里的聚集了杨树庄、蒋光鼐、萨镇冰等数位民国高官所题的牌匾。

  “先代贻谋由德深,后人继述在书香。”这是袁氏宗祠里的一副警示对联,明朝之后,袁氏后代由武转文,宗祠里存有很过“文魁”、“选魁”的牌匾。像“立世重光”、“天赐纯瑕”、“望重成均”、“松筠柏操”、“圣旨”、“节孝”等牌匾都是明清时候留下来的文物。

  走出袁氏宗祠,看着村子里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,民宅之背黛色山脉,黄昏时已分辨不清山崖脉络,湿地边缘不时白烟缕缕,仿佛小村上空炊烟袅袅。

  绿竹掩映,山花投影,永安桥静卧在潺潺而过的河流之上。永安桥建于清同治二年(1863),为石构单孔拱桥,东侧的栏杆上阴刻着楷书“永安桥”。

  全长47米,宽5.6米,跨度25米,距水面高13.5米。桥面两侧石栏杆高0.75米,长36.7米。两对柱头各有石雕狮子一只,全桥气势雄伟,经专家鉴定,这座桥是华东地区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半圆石拱桥,具有悠久历史。行走在永安桥上,看碧水蓝天,听虫鸣鱼游,好不快活。

  走过桥,看过云雨,去过田野,观过老房子,踏过青石板小巷,听着这里关于“三条路”、“四枯井”的故事。寻访 “三条路”,已然草莽丛生。

  据说,三条路中最宽敞、最中心的一条为官道,两旁的则是供部属仆从行走的便道;在古代只有中了状元、探花和榜眼前三甲的孺人武士才有资格走。

  如果溪口是女子,那是叫人不禁一见倾心再顾倾城。不施粉黛自然又脱俗,深深的小巷曲折,淙淙的溪流蜿蜒,每一个幽深处都略带些文雅。

  笔架山里修竹茂林,永安桥上古意绵绵,宗祠之中阵阵墨香,让心静静聆听溪口村里随风而动的声响,在飒飒之间,鼓荡着溪口百年的回响。

小爱丨文字编撰

部分网络丨图片采集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,如有问题请联系小爱

智己策略丨爱宁德

行走丨发现丨记录丨传播

  专注于宁德风土人情、人文历史、传统文化挖掘,旨在做一个有温度的本土文化传播平台,为想要了解宁德的人提供一个优质的阅读平台,与共同兴趣的人发声同样的话题。

相关文章: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